物中少有青铜农具的身影,在韩成看来,无非是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拿着青铜农具做农活的,都是下层的野人或者是奴隶,作为拥有财产不多的他们,青铜农具这样好用而又珍贵的东西,他们死亡的时候,自然舍不得用来陪葬,大多数都会选择传给子孙。
第二就是,死后能够有很多陪葬品的,基本都是拥有着很高身份和地位,以及大量财富的贵族。
作为贵族,只有鼎、编钟、樽、瓶等一系列的青铜器才能配上他们的身份,至于多为下层贱民才使用的青铜农具,他们才不会用来陪葬。
野人或者是奴隶这些人舍不得用青铜农具陪葬,贵族不屑于用青铜农具陪葬,于是后世出土的青铜农具就不会太多。
所以也就会给人一种青铜时代,青铜农具应用不多的印象。
不管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古代的时候用青铜做农具的多不多,韩成都会坚定不移的在部落里发展并普及青铜农具。
这样的种地利器,他可不会放过。
至于鼎、钟、编钟这些青铜礼器乐器,到时间看部落的发展程度,以及需要来定夺。
反正现在,是不会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的。
跛这个木匠也没有闲着,此时的他和几个没事了就跟着他打下手的几个人一起,在将石镢头上的柄退掉,往青铜镢头上装。
对于跛这样的匠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多么难做的事情。
只需要先将木柄比较粗的那一头放进青铜镢头的孔里,贴在孔上部有圆弧的地方。
然后再弄一小块一面中间有凹槽,一面平整的小木块,放在孔的下面那个边上。
平整的面朝上,有凹槽的面朝下,中间的凹槽刚好卡在孔的边上。
然后再弄一块比较粗长、前薄后厚的木条,塞在两者之间,找来斧子狠狠往里面钉几下,木柄就跟青铜镢头牢牢的连接在一起了。
用这样的办法固定镢头柄是最好的,因为不这样做的话,想要找到一根跟孔大小一样粗细的木柄出来,极为不容易,而且还不容易弄牢固。
当然,这样做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木柄和镢头之间的角度,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
炼铜、铸造青铜器的人,超过一半都是奴隶,没道理这时候青雀部落的公民在顶风冒雪的铸造青铜,奴隶们却猫在房间里烤火躲清闲。
其实在房间里的奴隶也没怎么闲着,她们有的在用线陀螺将麻绳纺织成细细的线,有的则在用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