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写了些,干巴巴的,直接删了,请假一日。
在电脑前构思了两钟头,没找到让我觉得激动有趣的那种画面场景,不强迫自己写了。
虽说作者不能有了灵感才去码字,就像花魁不能有感觉了才接客。
但这段剧情是大高潮,重中之重,我得找到一个好的情绪点和切入口。
不管别人眼里君子是不是没营养的白文,但在我眼里,它就是最好的,这种节骨眼得拿出最好状态。
小戎写东西的标准很简单,就两个字:
有趣。
只要让小戎觉得有趣,都会去写,哪怕显得臃肿与水。
很多剧情都是这样,例如容真的私心是卫氏女,是真仙郡主;
例如离大郎躲裙底,袁老天师苏醒,平端水碗自安惠郡主裙下走出;
例如两次降神失误,阴差阳错降下了清河崔氏老祖宗崔浩,和陶渊明一起来。
都是这个逻辑,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也相信,总会有看这本书的人同样觉得有意思。
像前一章,三位读书人的见面和“自我介绍”,也是小戎老早就想好的画面,甚至都提前码出来了。
也是小戎觉得有意思的场景,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三位读书人,或是早有算计或是误打误撞的会面。
还有三人的自我介绍,也藏了点文青,其中陶渊明说自己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龙城县令”
其中,他任过八十一天的龙城县令,后来辞官,很多人应该知道。
江州祭酒,其实是东晋的王凝之帮忙引荐的,王凝之是王羲之的二儿子,另一个身份知道的人多些,是才女谢道韫的丈夫。
初见谢令姜时,小墨精提过,在南朝时曾见过另一位谢氏才女,所以若是能看懂这段,大概也能猜出,小墨精在跟随陶渊明前,说不定上一任跟班是谢氏子女,或者干脆就是谢道韫本人。
镇军参军,也有讲究,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就是“气吞万里如虎”的那个,曾任镇军将军,陶渊明做过他的参军,二人必有联系,鼎剑【寒士】也是他铸造的,在任时也重用寒士。
不过镇军参军这个渊源,小戎没忍住显摆,上一章从对话里点出来了。
罗里吧嗦一大堆,其实上面这些都是无关紧要,小戎也知道无关紧要,但是就是觉得有趣,就是想写。
这些细节,能一眼秒懂的人很少,要是看的快,就和水文一样,若是在文中详细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