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全是将士用命,上下一心,非杨沅之功。”
张侍郎笑吟吟地道:“什么叫兵法?什么叫韬略?都是有人用出了它,后人加以总结,再赋以一个称呼罢了。
杨监军能独辟蹊径,且十万大军,分属不同,各有统制,杨监军偏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斗志,以劣势对强势,以寡兵对众兵,便是一等一的好兵法。”
李显忠道:“杨监军用兵,用的是军心,军心战术,浑然天成,我等都是深深钦服的。”
张侍郎哈哈一笑:“公弼对你都钦佩的很,杨监军,你就不要客气啦。”
说着,张侍郎便捧过黄绫包裹的锦匣,打开来取出监国的“令书”。
杨沅、李显忠等人忙肃立帐下听旨。
张侍郎把监国的令书念了一遍,大意就是从即刻起,由张侍郎接手两淮防务,监军杨沅使命完成,即刻回京。
令书上,对于杨沅卸任还京,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更多的是对李显忠等人交代善后事宜。
李显忠是禁军将领,但是在此非常时刻,他还不能马上回京,得和张侍郎一起留在淮东。
屯驻军是必须扩招的了,扩招的标准,各州府的屯驻军各给多少兵员数额等,令书上皆有交代。
至于禁军倒不必急于一时,他们可以等回到临安再行招募。
杨沅作为监军,倒也没有太多可以交接的东西,主要就是由他负责的后勤补给。
杨沅回到自己帐中,取出几位娘子军写下的账本,又听她们交代了一番,便返回中军大帐与张舒宁做交接。
张舒宁能做到兵部侍郎,自然不是一个庸人,看了杨沅的帐本,再听他介绍一番,再看他时,眼神儿便有些不同了。
想不到,这杨沅打理后勤补给的本事,比得上一个干了一辈子粮曹的老吏!
原就想着,他年纪轻轻,如何能这般精于军事,竟能指挥得了十万大军的战役,创下如此赫赫战果。
这个状元,果然是个全才。
可惜,这等人才,却不是我道中人。
张舒宁目中飞快地掠过一丝怜悯。
用不了多久,杨沅的人头,也该挂到高杆上去了。
可惜,可怜,可叹!
……
次日一早,杨沅率领部分禁军返回临安。
李显忠率领禁军和屯驻军众将领,将他一直送出十里开外,然后下马再拜,目送杨沅的身影消失在天尽头,方才折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