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著继任,用的就是都是其父兄以及他当初在京时得力的下属。
不过,韩、吕两人,都是世代簪缨之家。
所以,随便挥挥手,就能找到一大群志同道合,愿意听他们安排,甘愿为之奋斗的人。
像蒲宗孟这样祖祖辈辈,还是第一次拜相的大臣,在这个事情上,就多少有些困难了。
这也算是他拜相后的第一重门槛吧!
若选人用人不当,被人抓住了鸡脚,他的政敌绝对会拿着大做文章,以此影响其威信,甚至可能迫使其辞相!
赵煦拿起蒲宗孟的劄子,看了一下,就眯起了眼睛。
因为,蒲宗孟上报的这些人,赵煦都有些印象。
全部是在过去两年的元祐新政中靠边站的官员。
很多都有市易务、堤岸司任职的履历。
这很正常。
蒲宗孟能选择的,也就是元丰六年他被罢出知前熟悉的官署里的人。
而这些人中,与他立场相近,同时也能听他指挥,跟着他走的,也就是市易务、堤岸司里的官员。
但,蒲宗孟很小心,给这些人安排都是些位卑、职低,但能在一些关键环节发挥作用的职位。
而那些职阶比较高的清贵要职,他却请求任命了一些有着太学背景的人。
比如说,尚书省中,素来被视为宰相秘书、大总管的尚书省右司郎中一职,他就请求任命太学博士何执中。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蒲宗孟还请求,从太学中选拔‘数位德行皆备,才识有为之士,充尚书省习学公事’。
这样做的理由是‘夫太学者,为国储才之地,太学生在校,学圣人之经义,贯通五经,而往往缺其材干……孔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臣万死进言,乞用太学生入尚书省观政,以通政务!’。
赵煦看完,就笑了起来。
“看来,蒲相公与陆先生,已经勾连在一起了!”
蒲宗孟与陆佃在端午节,密谈了整整一天的事情,赵煦当然早就通过石得一知悉了。
正好,赵煦也想放一批太学生,进入都堂以及六部实习。
当然,制度建设是必须做好的。
不然的话,以大宋朝的情况,这个制度迟早沦为衙内们镀金的专属途径。
同时,也不能设计的太过死板。
不然,进来的全部是书呆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