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杜宇在新加坡的这几天,给他留下了一个比较深的印象,让他并没有那么担心花钱的速度。
因为只要是他俩出门,杜宇一定会熟读当地的公共交通线路,大部分都是地铁出行。新加坡出租车可不便宜,很容易就一百多人民币,如果全部打车,陈耳东那两千全得搭里头去。
陈耳东印象中有钱人即便在国外没有车,那也应该是随时打车,没想到杜宇居然那么精打细算。而且杜宇还知道很多价格便宜又好吃的小店,所以他俩在一起没花几个钱。
其实杜宇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有钱,杜宇的父母并非商人,只是收入偏高,加上整个家族的底子不错,比一般家庭肯定要富足一些。但要拿他和沈佩、谷晓叡这样的家庭相比,那还差了不少。
杜宇在美国念书时的花销就占了家庭开支的一大半,回国开餐厅也是用的他在美国挣的钱,所以家里也并没有特别多的积蓄,基于对政策的先知优势,房子倒囤了几套。
杜宇花钱比较理性,这也是他在美国养成的习惯,因为美国人大都比较“抠门”。他在吃穿用度上都很平价,更不可能为了贪图舒适而去选择高昂的交通消费。中美两地往返这么多次,他永远只坐经济舱。
这些行为在陈耳东眼里都是优点,随着对杜宇的了解愈加深切,陈耳东基本已放下了防备之心,认可了这位朋友。
临回国的前一天,曾立仁再度发出邀请,邀请他俩吃一顿饯行宴,陈耳东说这顿饭必须去,因为饯行只是幌子,曾立仁要宣布结果了。
从迎宾、客套、礼节直到用餐结束,全部浓缩在了一个小时,杜宇问陈耳东怎么应对,陈耳东说他有对策,这个合作基本成了。
曾立仁提出了他的合作方式,他希望陈耳东回去以后帮他联络合作的商家,尤其是购物店,然后将具体事宜交待给大华办事处的人,事成之后他一次性给陈耳东十万人民币表示感谢。
杜宇设想过很多种曾立仁的打算,但这么简单粗暴的现金打发却出乎他意料,他默不作声,看陈耳东如何表演。
“曾先生,这个忙我可以帮你,但这十万块我是不会收的。”说完陈耳东掏出一张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中文和数字。
曾立仁疑惑的看着他,心下大骇,这个年轻人连十万都不放在眼里?
“这是锦城和他周边一些具备接团能力的级酒店的负责人电话,可能有一些是你们之前地接合作过的,不过你们可以重新谈合作条件,然后就是购物店的电话,我托人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