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关注,立刻便透过了表象,发觉了内里乾坤。
“居然是写给元武的一封长信?怎么都是在为这个家伙着想,客观地分析局势,帮忙建言献策?甚至还把他捧成了古来罕见的有为之君,说他若能顺应天时,体恤民情,必能成就千秋伟业?”
“你这是……”赵四心中惊讶,继续看下去。
只见信中内容条理清晰,语气诚恳而冷静,完全没有一丝敌对或挑衅的意味,就像是在真心实意地为大秦的未来考虑,操心国事,希望让元武站出来,成为那拯救天下苍生的至尊圣皇。
更加让人迷惑的是,这里面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治国理念、民生改善、优化秦法以及如何稳固皇权的建议,均是从元武的角度出发,剖析整个大秦王朝的弊病与隐患,绝无半点空谈,皆为切实可行的方案。
任谁看过了这封长信,都不可能跟将写信者跟刚刚才袭击了长陵、造成惨重损失的、意图颠覆秦朝的大逆之辈联系起来,而是会认为此人必是元武皇帝最忠诚的幕僚,正在为君王的霸业宏图尽献其心中智计。
此外,虽然也能找到一些理由,质疑信中所书的策略,并非是最优解,说不准就埋下了什么隐患,想用它来制造内外矛盾,为将来的某种行动埋下伏笔,可其中所描述出、对帝王而言的宏大愿景,却作不得假。
实际上,即便是以最苛刻的标准来衡量,这封信中所提出的治国方略,其深度与广度,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仅是诸多政策的堆砌,更是一种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与规划。
以赵青的精细入微的计算能力和她综合诸多近现代政治研究的智慧,自然可远远领先于整个时代,彻底超越大秦朝中所有谋士的见识,并深深契合元武心中的理想帝国,让他不禁生出如逢知己的感慨。
由于这些散发的纸片中均有着该杂层,只要秦军赶过来,任意一人用神念探查了它们之一,便可发现其中文字的存在,而后转交给朝廷高层。
“青姐,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难道你是想……先礼后兵?不管怎么说,我赵剑炉绝无跟元武和解、妥协的可能!”
同样拿了一张纸片细看的赵一,亦是满头雾水,实在搞不懂赵青的用意,忍不住开口问道。
“我不是说了?这封信,就是受灾民众们的安全保障,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赵青笑了笑,神色自若地解释道:“简单的来说,便是想方设法把元武架在高处,主动在他不得不在意的那些王侯、重臣面前,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