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念罢,下方文官们纷纷唱和,一来是给杨荣面子,二来确实是不错,但是文人最是清楚什么样文章诗歌能流放千古,什么样的是上佳之作,什么样的是垃圾。
这首诗达不到千古名篇的程度,远远达不到。
诗是好诗,少了朱棣最喜欢的豪迈壮阔,朱棣觉得配不上他千古一帝的浩瀚声势。
“还有诗吗?”
朱棣眼光扫视一周,眼光最终停留在了朱瞻墡的身上,出征前那句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虽然是大白话,但是意境到了,自己现在也将这次话搬进了现实,现在的大明真的是让四方来贺。
这时候你不得再来一段?
这不是巧了么!这不是巧了么!
你要浑雄豪迈,要浩瀚气势,这东西我上课背过呀。
古言豪放派,多说苏轼辛弃疾等人,气象恢弘雄放,不拘泥小节,古诗词中朱瞻墡最喜岳飞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但是因为现在是明朝,抄宋朝的诗词终究还是不行,满朝别说文官,就是习武的这些诗词应该也都是听过的。
只能抄后来的,那能抄谁呢?
不多说,跪着抄,站着念,老天爷打雷别噼我。
朱瞻墡不负朱棣的灼灼眼光走了出来,众人都看向了他。
世界聚焦于你。
国子监,内阁,言官,文臣武将,太监宫女都注视着这位有着才名的郡王爷,便是司天监那群司天礼神的家伙们也不由的关注着他。
后宫中得知朱瞻墡要作诗,也纷纷侧目,开始称赞陈新月的丈夫有文采,殊不知一年多前京城一群贵妇人可是拼着得罪太子妃娘娘也要退出郡王爷的选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朱瞻墡大步上前,对着朱棣说:“皇爷爷,我也写了一首词,从广州府入京偶遇风雪,观雪便有所感写了前半段,此次北伐西征大胜归来,永乐盛世旷古烁今,就有了这首词。”
“沁园春,永乐大帝。”
词名一出,众人惊愕,仅仅这名字就赢麻了呀,其他诗词和它不在一个档次上,用永乐大帝的名讳做名字,其他文人才子也不敢啊,写好了还好,学不好掉脑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