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是需要时间的,朱元璋很清楚。
至于催芽布置,小本本上都写明了细节,无论是农学院的人还是户部的人,都会尽职尽责将这些做好,有专人盯着核验,出不了问题。赶在元宵节当天跑到这格物学院里来,想来还有其他事。
毕竟老朱准了假,假期里没道理拉出去干活。
至于农学院有温室,百姓没温室如何催芽,这都不是事,温室只是为了缩短催芽时间,百姓家晚那么几天种并不影响收成……
朱元璋背过双手,沿着架子朝着门口走去:“认亲了?”
顾正臣垂手在侧跟着,语气里颇有几分埋怨:“有些不情愿,但人家都到家门口了,总不能闭门不见,家母又是个心软的,只好认了。”
朱元璋鼻子里发出了哼声:“顾老夫人心软,你不心软?洪洞顾家还经不起你一根手指,可你对他们动过手吗?说起来,你小子还是重亲情,要不然谁能让你低头?”
顾正臣平静地说:“臣是官,是侯,他们是民。为官不能伤民,为侯更不能霸凌百姓。臣心中有怨,可无论哪一种身份,都不方便对他们下手。再者,人总是需要认祖归宗,我想——父亲也这样期待过。”
出了温室棚,多了些许冷意。
朱元璋抬头看着并不刺眼的太阳,抬手抓了一把阳光:“认祖归宗,那可是要去山西的啊,想好什么时候去了吗?”
顾正臣看到唐大帆在远处招手,微微点了点头,轻声回道:“等土豆有了收成之后吧。”
朱元璋手握了起来:“太子去山西的事,你知道了吧?”
顾正臣皱眉:“陛下说的是走私出关,刺探情报的事,还是移民的事?”
朱元璋甩动袖子,脚步也大了些:“你认为哪件事更大?”
顾正臣紧跟在朱元璋身后,思索着朱元璋问话的目的,有些拿不准地回道:“陛下,一件事对外,意在荡平元廷,控制草原。一件事对内,意在垦荒增产,平衡人口。孰轻孰重,臣不太好论说。”
朱元璋走至亭子里,坐了下来:“孰轻孰重不好说,那孰急孰缓,你总好说吧?”
顾正臣看着剥金橘的朱元璋:“草原之事急不得也急不来,这本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倒是移民之事,确实需要抓紧办,越早办,对朝廷来说越有利。”
朱元璋将尝了尝金橘的味道,点了下头:“是啊,移民不宜迟,能移出大量百姓的地方,也就只有山西最为合适。太子认为,山东、河南、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