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嫌疑人的照片……”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观众惊呼了出来。
普通人觉得震惊无比,完全不明白这其中的专业知识点在哪,即便是一些专业人士,这一刻也很是懵逼。
理论上确实存在这种可能,可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震惊之后,就有一些自诩为公知的人,认为公开这项技术是不理智的,因为这会给犯罪分子在未来的谋杀过程中,提供反侦察的助力。
全程只是两个警官进行介绍,既没有破案的过程,也没有抓捕的过程,更没有展示那台视网膜摄像机。
讲解结束之后,李警官说道:“事实上,关于这项技术是否应该被公开,我们进行过内部讨论,但最终的决定依然是公开。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使用‘视网膜摄像机’的时候,必须要争取受害者亲友的同意,基于此,这一项技术是无法保密的。”
“第二个原因,是犯罪行为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预谋的,我们存在的意义也不是破获案件本身,而是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正如很多观众都好奇,为什么我们警方在追索罪犯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会拉响警车上的警报,而不是静悄悄的过去。”
“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威慑犯罪分子,不要实施进一步的犯罪行为。当然了,有些情况我们是实施秘密抓捕的。”
“第三个原因,也是借助这个机会,对公众们讲明白‘视网膜摄像机’在将来,可能会用到的最多的一种情况,那就是肇事逃逸。”
“虽然现在的监控以及侦查手段已经越来越先进,但还有有一些肇事逃逸的案件,因为缺乏线索而难以侦破。在有了这项技术之后,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受害者本人,获取肇事车辆的相关信息……”
马仲本身并没有想要公开这项技术,但经过和当局的沟通之后,确定了还是借助这次机会公开。
诚然,这样做确实会让一些犯罪分子,学会针对这种技术的反侦察手段,可任何破案手段和技术都是公开的,这本身也涉及到了民众的知情权。
在需要被害人亲友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用的破案技术,本身也无从保密。
而且从上层角度来看,这款产品威慑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人希望有犯罪行为的发生,破案率百分之百的警察,必然也会希望自己不需要破获任何案件。
一个小时的介绍之后,直播间重新回到了马仲这里。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小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