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报的首席记者,阎象这么多年已经报道过至少上百名状元。
这个群体都是家长们口里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在整理这上百位状元的经历后,阎象发现,其实这些状元的家庭教育有着惊人的相似。
上世纪80、90年代还好,根本谈不上太多的家庭教育,全凭天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90年代后期开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已经是成就孩子的最大因素。
这些孩子,无一例外从小就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采访过很多状元,很清楚,天才不可复制,但优秀一定有迹可循。
从小帮孩子培养好习惯,就是最快最好的路。
而这一点,拼的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用心。
所以,此刻坐在台下,他望着台上那个看起来充满了阳光美的男孩,心里很是不解。
他叫卿云,是个孤儿,无父无母的,收养他的爷爷是个文盲,大字都不识一个。
阎象其实心里一直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越发展,其实寒门越难出贵子。
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在今年这位末代全国高考状元的身上,竟然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那种古典意义状元气质。
坚毅(Grit),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Angela Duckworth所提出的,并因此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一个发现。
这是一种极具力量感的、成就驱动的一种人格特质。
它和孩子的学业成绩、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成绩都息息相关。
坚毅、坚韧、百折不挠,不管你用哪个词,它表达的基本含义是,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能保持兴趣,朝着长期的目标努力。
80年代,很多状元的父母,没有高学历水平,也没有高经济水平,但他们通常在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
他们不会轻言放弃,不会过分退缩,不会因为生活的困顿而无精打采、怨天尤人。
他们潜移默化地把这种珍贵的意志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阎象认为,卿云其实就是这样的孩子。
他的经历足以诠释这个词语。
但是,除此之外呢?
恐怕,更多的是天赋的力量。
在这个非经典年份里,产生了一位非经典型状元。
他的一切,和最近几年的状元完全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