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你这么说,‘人性之恶也,犹水之就下也’,是不是也能说得通?”
钟神秀哑口无言。
东岐学派众人一时偃旗息鼓。
他们都是一群书呆子,缺乏基本的思辨能力,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会独立思考。
孟子打了一个比喻,他们就当成了真理,因为这是圣贤说的话,断然不会有错。
可是完全没有想过,这个真理经不经得起推敲。
这时就连元德秀也不由低头沉思起来,老夫怎么就没想过这一点?
封玄夜笑着捋须,对杜蘅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之前杜蘅前去封家拜访,他不在家,回去之后封常在和封若颜跟他说了杜蘅留下的诗词,他就有些惊讶。
毕竟封玄夜也算是看着杜蘅长大的长辈,一直都不认为杜蘅是有什么学问的人,不过钦佩杜仲英雄气概,以及杜家满门英烈,所以才定下了封若颜和杜蘅的婚事。
如今一见,这个孙女婿倒是让他惊喜。
争鸣堂内外窃窃私语,讨论着杜蘅的话,越讨论就越觉得杜蘅说的有理。
“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人性就是善的?这二者没有关系啊。”
“对啊,这道理完全讲不通啊。”
“正如杜公子所说,人性之恶也,犹水之就下也。”
“学兄,慎言,性本恶是荀子之说,小心东岐学派发难。”
听着人群议论纷纷,北齐众人有些坐不住了,岂能这么轻易被杜蘅打倒?
那也太丢人了吧?
“杜蘅,你……你这是诡辩!”孔德彪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哦,孔兄,敢问我哪里诡辩了?”
“你说人性之恶,犹水之就下也,就是诡辩!”
杜蘅好笑的道:“那么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难道不是诡辩?”
“那是圣人之言,你竟敢质疑圣人,你大逆不道!”
“圣人?你是说孟轲孟夫子吗?不好意思。孟子在我大梁不是圣人。我大梁承认的圣人是孔子和颜子。”
孔德彪一时无言以对。
北齐的孔庙除了孟子之外,还有其他三个配享的圣人,合称儒家五圣。
但南梁只有二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政学说,虽未称圣,但也能算是贤人。杜公子,你这么说,会不会太无礼了?”孟山人开口,毕竟孟子是他老祖宗,他也不能任由杜蘅质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