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那么风光。
首先是蜀郡的动乱,这里距离成都最近,也是最先闹起来的。涪县功曹韩威起兵反叛,占城意图引山民入城。
结果绵竹令费诗迅速出兵镇压,派了一校尉前往平叛。
结果在前将军吴班还没出成都,涪县的叛军就被绵竹军击溃了。贼首被校尉阵斩,从贼者尽数投降。
这也让前将军吴班,记住了这个年纪轻轻,首战就旗开得胜校尉。
他的名字叫傅佥!
当然这一战,人才辈出的不仅仅是绵竹。
在广汉郡,作为蜀地的交通枢纽加农业重镇,此地匪患最严重。辖区十几个县城全都出现了贼寇作乱,本来是最难管的。
尤其是当地山贼张慕,领贼兵万余,号十万作乱蜀地。
结果广汉郡突然出了一个极其威猛的都尉,名为张嶷。乃领兵几千纵横广汉郡,领兵冲锋在前镇压贼寇,颇有马谡之风。
而南方诸郡,则直接由忠于朝廷的南中汉军镇压。其中冲锋在最前面的就是南中都督李恢,将军马忠以及新晋的郡守霍戈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马忠并非是被俘虏的那个名将杀手。他是巴西郡人,原名狐笃,也是一员蜀中名将。
这一派人马的突然冒头,极大的打击了蜀地内部作乱的现象。各地的贼寇纷纷在极短的时间被镇压,随后就销声匿迹了。
说到底,蜀中稳定了这么久真正愿意作乱的就没几个。而且蜀汉政权近两年来在对外战争上,就没输过。
这种情况下,天下忠于汉室的豪杰大多都愿为大汉拼死。而骑墙派也不会贸然在这种情况下下注,这时正是蜀汉最稳固的时候。
这个时候闹事,本身就是一种逆天而行。就算没有马谡,只要诸葛亮迟疑几日不妥协,汗流浃背的就该是本土派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短短半个月时间,一封封捷报被快马送回成都。跟着捷报而来的,还有一个个蜀中大盗的人头,以及作乱贼首的首级。
不仅没有损失多少,反而很多失踪已久的人口和物资回来了。
对此丞相府上下甚异之,这是连诸葛亮都没料到的事情。原本以为这一次只要不亏的裤衩子都没有就好了,没想到竟然还有的赚?
既然如此,丞相府也放开了。
事到如今也回不去了,倒不如好好运营一下,趁此机会摊牌。
与丞相府的惊异不同的是,本土派则是上下一片惊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