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太子,就是因为刘彻活太久,后期又脑子不清醒,最后巫蛊之祸弄死了。后世但凡活到七八十岁的老皇帝,作为其长子的太子也少有顺利继位的。
刘备生儿子生得晚,早年颠沛流离时的子女夭折失落,安顿下来后才生下足以养大的儿子,如今看来却成了好事。
因为这至少能确保刘备和太子有四十岁的年龄差,而其他皇帝往往和长子只有二十岁的年龄差。
刘备虽然对传位没有疑虑,但他病好之后,还是找到诸葛瑾和诸葛亮,私下里聊了一下这个问题。
关于将来辅政的安排,刘备并没有什么担心的。他知道关羽张飞都是自己的同龄人,而且武将年轻时受的伤损比较多,不似养生的文官长寿,所以将来文武两途,都要交给诸葛兄弟辅佐。
所以他借着这个机会,大致把未来可能的人事安排说了。
“子瑜,孔明,此番大病,朕也看透了很多东西。朕当年说过,自子瑜之后,朝廷不再设三公,所以将来百年之后,朝中文职,就正式以尚书令为首,这些相关的改革,这些年也都渐渐落实下去了,朕没什么可担心的。
朕最近还在考虑,未来连大将军的职务也不想再设了,天下一统之后,朕让云长担任过大将军,但云长的身体还不如朕,将来再让外人担任大将军,朕也不放心,数代之后,还是容易成为外戚专权的工具。
所以,真到了那一天,朕自会在遗诏中,将子瑜你调任为大将军,就靠你们兄弟俩一文一武,撑起整个朝廷了。如今天下太平,大将军执掌天下兵马,只要维持稳定即可,也不用远征,子瑜你这种运筹帷幄中的就刚刚好。你肯领命么?”
诸葛瑾对于将来把他从司徒调任为大将军,倒也没什么好反对的。他不由想起,原本历史上,诸葛瑾在孙权那儿,最后也是做到了大将军。
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的惯性了。
因为曹操废三公设丞相的事儿、在这一世被打成了绝对的政治不正确,刘备的朝廷不可能设丞相了。最终诸葛瑾这一世,走上了一条出将入相的道路。
他既是大汉最后一位三公,也是大汉最后一位大将军,在他之后,这些职务都将封存,不再使用,也算是一种殊荣了,不比当丞相差。
而二弟诸葛亮,则是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因为诸葛亮虽然只是尚书令,但他却是尚书令这个职务正式成为朝廷首脑后的第一任尚书令,一样有开辟性的、划时代的意义。
所以,诸葛瑾当然没有反对,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