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山先生提出要离开,温家山城的修士们,又怎会弄出这般大的动静?
“过往的恩怨,已随时间散尽,老夫多年未曾归乡,如今只愿回归故土,将这残躯埋葬在故乡的梧桐树下。”
说着,南山先生打开身后的两口琉璃匣子。
对着右侧温婷婷的大伯温良玉说道:“良玉!这些都是老夫多年的随想随笔,经年记载,又以三年为期整理,合为笔录,便交付给你了。”
“若有后辈子弟,耐得下心来瞧上一瞧,便也算是老夫的荣幸。”
南山先生的话音一落,在场不少非温家子弟的修士,都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他们原本以为,南山先生会将这《南山斋笔录》拿出来,当众遴选合适的传承人,而他们也还有几分机会。
叶楚萧倒是觉得这才正常。
否则南山先生受温家庇佑多年,临走之前,反而将多年整理的心得,以一时之情绪,交付给陌生人,虽谈不上忘恩负义,但多少便显得刻薄了些。
温良玉抱拳对南山先生道:“先生大德,我温家世代不敢忘。”
说着又面向大众道:“我亦知晓先生留下此笔录,非只为我温氏一门,如今先生将一生心血交托,我亦在此设下三道考题,若是尽数通过,便可借阅笔录三日。”
此言一出,温良玉顿时又迎来了一大波的赞美。
叶楚萧也不得不感叹,此人会把握机会收买人心。
南山先生的笔录,说有用,那当然是很有用的。
但要说无用···也可说是无用。
它既非什么绝世神功,也非任何的不传之秘。
对于恰好时机、恰到好处的人而言,它上面所载的固然是金玉良言,但对那些不合适的人而言,看了也没什么用。
温良玉没有选择将这笔录束之高阁,仅供少量人观摩,而是有条件的公开,就是将这笔录的价值放大。
当然,他也不是单纯的做好事而已。
只怕玄机还藏在那三道考验之中。
果然,立刻便有人问道:“敢问大掌城使,这三道考验,是何考验?”
温良玉笑道:“既然是南山先生的心血,那便非庸人能观之,所以这第一道考验,就是凭一己之力,以此楼为基点出发,步行到顶层去,登顶者便算是通过了第一道考验。”
“往后的观看顺序,则是以最终通过三道考验的时间先后来定。”
“大哥!还是需约定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