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居然这么年轻?”
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杨平,这是第一次见面,没想到杨教授居然如此年轻。
对于天天跟杨平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来说,对杨平不会有任何神秘感,对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来说,距离和生疏会产生神秘感。
“空间导向基因理论在实践中已经获得成功,他们实验室已经培养出完整的肌肉,肌肉不仅有完整的肌纤维,还带有血管神经,据说他们还掌握了空间导向基因的编辑技术,可以按照定制要求培育肌肉,比如按照定制的要求培育几条血管,几条神经,以及它们的走向。”
“空间导向理论基因只是他最初的成果,你看过《医学》期刊吗?后面他和他的团队陆陆续续发表了很多论文,比如K因子、K病毒治疗肿瘤,K-NK细胞治疗肿瘤,免疫细胞功能片段的重组,K因子的形成等等,每一个理论都是具备开拓性的。”
“我阅读的是英语版的,经过了翻译,不一定表达准确,要是我懂中文就好了,我可以阅读原版的。”
“我正在学习中文,希望以后可以读懂《医学》期刊。”
“曼因斯坦教授就是在他的空间导向基因理论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曼因斯坦教授不是一直在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吗?听说他想攻破换头手术呢?”
“对呀,他现在取得了突破,我看过他的论文,他的原细胞焊接修复已经取得初步成功,要是没有空间导向基因作为基础,根本没办法取得突破。”
人群中大家议论纷纷,曼因斯坦已经上前与杨平握手,大家也挤上去抢着跟杨平握手,其实与粉丝追星的心态差不多,在这些学者心里,杨平就是他们星。
看着这几百人,全是从世界各地来的,而且还有赶在路上的学者,杨平也很惊讶,怎么这么多人。
黄佳才给自己看名单的时候,自己也没怎么注意看,只是一份名单而已,现在站在面前,才感受到婚礼的热闹,这可是全世界各地赶来的医生和教授,每一个单出列出来,都是行业的大牛。
比如李泽会,世界顶级心脏外科专家,与他同行的同事,好几个是克利夫兰心脏中心的顶级心脏外科医生,奥古斯特带来的是欧洲脊柱外科的大牛们,曼因斯坦的朋友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几位瑞典的诺奖评委,还有夏里特医学院的好几个顶尖教授。
英国就不用说了,因为杨平当初一篇重量级论文就是在发表《自然》期刊上,在英国引起了轰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