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为典范,表明了孝义礼法在人伦关系中的作用,并且由此来提出问题,策问所有的贡士关于孝道的问题。
策问题目的最后,皇帝说的也很是明白,说在场的诸考生都是饱读诗书,对于皇帝的问题应该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让考生根据策问文章中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出来,皇帝将御览,并且从中找出好的文章来。
纪宁看文章审视题目的度是很快的,基本很快便能扫一遍,然后知道文章说的是什么,议论点是从哪里下手。
而在场的考生就未必有他这样的审题能力。
等考生们逐渐将文章审读结束之后,所有的考生也都在犯难,不是因为这题目有多难,而是这题目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太简单了,简单到不知道该从什么方向入手去回答和议论。
百善孝为先,在一个推崇封建礼教的时代,孝义是被皇家以及文庙所推崇的,历来所推崇出来的人物,很多都是以孝义而闻名于世,纪宁参加过的乡试和会试中,也都有相关的题目,甚至提到过舜帝的至孝和纯孝。
从舜帝来议论,看起来是最合适不过的,如果在场的考生中对于自己在殿试中的挥没什么期待,而只是想平稳完成文章,获得一个三甲进士的头衔,大可就从舜帝的角度来议论,这样是最稳妥也是最切题的,不至于走题不说,如果文章写的好,说不定还能直接中个二甲进士回来,至于一甲进士基本就不用想了,因为你议论舜帝,就算你说的再好,那也是在老生常谈,很难写出让考官觉得绝顶的文章。
而古代先贤中,以孝义闻名于世的人仍旧不少,在孔圣人的众多弟子中,就有以孝道而闻名之人,其中不乏在二十四孝中就提到过的闵子骞,就连孔子都称颂的孝义之人,想来也应该是国之典范了。
就因为这样以孝义而著称的人实在太多,而策问的问题中,又让考生以古代先贤的例子来进行议论,以至于在场的考生都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纪宁自己也在思考这问题,他也没急着动笔。
按照以往殿试的经验来说,巳时开考,差不多就是上午九点,到午时结束这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考生基本都在思考文章怎么写,怎么入手,或者是在草稿纸上写出自己的稿子,而没有直接下笔去写文章的,一直等午时之后,到天黑之前这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才是真正写文章,誊录文章到试卷上的时间。
对于纪宁来说,他不想做太久的拖延,主要是因,他不想在皇宫这种地方停留太久。
在纪宁看来,文章的好坏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