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寺田将银行代表们反锁在日钢总部已经过去五天了。在日钢总部大楼的十六层,专门划出了一块区域,给这些银行代表办公。
总务大臣寺田拿出了最为强硬的态度,银行那边也当然被迫开始行动起来了。各家主要往来银行当然也需要拿出一些真金白银的行动。毕竟,寺田背后的关系网,还涉及到金融厅未来对各家银行的监管态度。
当然,银行们也并非因为寺田简单的威胁,就进行行动。
他们也是利益攸关者。
银行作为主要的债权人,也不希望日钢轰然倒下。
寺田提出了要求,新的融资计划必须是一个打包协议。
即一次性将宽免利息和未来新贷款的安排都确定下来。
各家银行明白对于日钢的援助,是无法回绝的要求。
因此,他们都在内部确定,最终为日钢提供的新的贷款规模是多少。主要往来银行,显然都心怀鬼胎。他们都想让对方多出一些,这样自己就能少出一些。这是一个标准的搭便车情形。
日钢的经营困境如果能够改善的话,那将对全体债权人产生受益,无论这名债权人到底有没有出力。因此,自然而然,各家银行当然是想偷一些懒。
但问题又在于——
提供追加的融资,必然也需要日钢提供新的抵押品。
钢铁固然是所谓的夕阳产业。
但是,那些巨大的高炉、轰鸣的车间、溅射火花的生产线。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资产。能够握有日钢企业更多的具备价值的资产,这也就意味着,万一日后真的困境无法逆转,还有手下的抵押物可以挽回部分损失。
各家主要银行三菱东京UFJ银行、瑞穗银行、东京中央银行、三井住友银行、新生银行代表百濑拓自、千叶银行,都派出了各自的律师团队,还有审计团队,对日钢的资产进行部分清点。
目的就是在于尽早地找到日钢有价值的资产,从而作为贷款的担保物。
银行动作还是很快的。
一旦确定了要做,这些大型金融机构,马上就运作起来。
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内,许多律师和会计师就马上入场。
当然,这些人员的身份是对外保密的。
整个过程是在一种严格保守秘密的状态下进行。
毕竟银行为日钢纾解困难这种事情,前期必须保密工作要做好,否则一旦消息走漏,将会造成对日钢市场声誉的重大打击。等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