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上话语不多,大略言道:“荆州刘琮,陷我豫章,擅起边衅,此无道也,今吾承阜陵王之邀,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伐荆襄,讨其不臣.”云云。
如果说这几句话还算的上冠冕堂皇,是打起来刘赦的旗帜来请刘璋参战,那么在书信的末尾,有一句话却就是直指扬州与益州两家的私利了,或而言之,便是王政许诺给刘璋的好处。
“刘琮无道,若能克复荆襄,上可削此乱臣,报天子之皇恩,下可拯救苍生,扶百姓出水火,愿与刘益州共匡汉室,同整山河,永为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看到此处,刘璋眼皮跳了一挑,什么共匡汉室,同整山河,是割据山河吧?
他不动声色地瞧了鲁肃一眼,把书信重新叠好,放在案上,却不就此针对书信展开话题,而是岔开话风,缓缓地说道:“听王公有言,方才尊使在外堂之上,曾自比苏秦、张仪,此语果有之乎?”
鲁肃闻言微微一笑:“苏秦、张仪,纵横士也,非肃之愿效者也,肃虽不才,更愿学步子贡。”
“子贡?”刘璋闻言一怔,“此是谁人?”
听到这话,一旁的王累大觉尴尬,而鲁肃更是立刻在心中有了定论
看来这位益州牧虽然出身高门,却是个不学无术之辈啊!
一边暗中吐槽,鲁肃面上倒是不露声色,依旧恭恭敬敬地道:“子贡,便是端木赐,孔门七十二贤,儒家十哲之一。”
与武庙十哲不同,儒家十哲在两汉便有说法,源自《论语·先进》,从德行上论,有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四位;言语上则是宰我、子贡;政事上则是冉有、季路,最后在文学上推崇子游、子夏。
“噢?不知此人有何优异,能入儒家十哲,且令尊使愿效仿其志?”
“子贡善辩,纵横家之祖,此其一也。‘可与言《诗》’,文学出众,此其二也。‘赐也达’,子贡通情达理,有非凡的政治才能,此其三也。‘货殖焉,臆则屡中’,在理财和经商上,他也有着卓越的天分,此其四也。”
鲁肃道:“世人都认为十哲首推颜回,但是肃却认为子贡才是当之无愧的‘十哲’之首!”
刘璋来了兴趣,“为何?”
“当春秋乱时,诸国纷争,颜回之贤,无利百姓,而子贡之贤,合乎时宜,用之则国兴民富,不用则国亡民穷,”鲁肃正色道:‘若不能经世济民,单是独善其身,怎堪圣贤之誉?”
刘璋不由微微动容,思忖片刻,缓缓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