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标准是什么呢?
无非人口,地盘,财富,以及军队这四者罢了。
前三者袁术其实都优于王政,毕竟单是一个汝南郡,论起人口面积,幅员辽阔,恐怕都能抵住大半个徐州了。
但唯有军队这一块,却是王政远远强过袁术!
而眼下的大争之世,杨弘和甘宁都十分清楚,其实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王政敢于在凛冬之前突然背弃盟约,主动挑起边衅,难道他就不怕因此导致后方不稳,袁谭和曹操大举进犯么?
他当然怕。
所以可以肯定,王政估计是想了法子提前搞定了这两方了。
而如果解决了后顾之忧,徐州三军悉起,必然是分兵多路,那么那些本能够提供支援能力的城池自保尚且不稳,又能有多少余力来驰援寿春呢?
且杨弘说白了毕竟不过是个祭酒,甘宁更是新附之将,袁术如今远在汝南郡,寿春又群龙无首,缺乏统一的调配指挥,其他地方的大将迟迟不动,四处的援军坐视,各地没一封回信送到,看似不合情理,实则有迹可循。
“竖子此计,乃先剪我侧翼,然后直捣黄龙,此等伎俩以为便可陷我寿春入险境了么?”
明明心中已十分焦躁,杨弘脸上却愈发云淡风景,更是连连冷笑:“王御寇太也小觑吾江东俊杰了。”
“寿春城方数十里,我军的优势在据坚城,虽不及备,主公所留在城中的军马皆是精锐,粮草亦足供数月之用。竖子兵锋虽锐,其劣势亦然明显!”
杨弘道:“徐州军今年从年初战至年尾,不仅人马久顿,粮草恐更消耗殆尽,无法久战,吾的计策还是那一条:守。”
“如果实在等不来援军,也可依甘将军之前之计,也大可以主动出击。到时候,只需要择一上将,引三千精悍,出城奔袭,抄起后路,断其粮道。如此,无须数日,则贼军必自相溃散!吾敢断言,半月之内,我军必胜。”
说这话时信心百倍,待甘宁、李仁离开之后,杨弘却是颓然坐下,一脸的忧心忡忡。
此时的另一边。
眼见寿春在望,骑在马上的王政勒住缰绳,向前看了看,又转头往后看了看,便见麾下虎贲无边无际,好似滚滚洪流,前后望不到边际。城池在前,瀚海在后。阴天赤旗,尘土弥野,不由振起壮志豪情。
“本将料定杨弘在得知我军之具体动向,明白寿春不会有援军到来之后,饶他再是智计高明,也定然束手无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