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杀贼军千余,更擒住贼将程普!
程普的受擒,代表延绵数月的孙策叛乱终被平定,王政和袁术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庐江境内从此安靖。
消息传入寿春,袁术大喜,当天就要在王宫中举办宴席大肆庆功,王政以病体未愈不便出门为托辞,没有出席。他不出席,其他徐州的将官自然更不会出席,平乱的主力功臣不出席,扬州军自说自唱,自然也没甚意义了。
袁术倒是没有生气,毕竟此时他心情大佳,更是胜利者的一方,胜利者都是宽容的,心情好也容易体谅别人,丝毫不以为意,更突发奇想...
既然王政不便出门,那把庆功宴置办的地点改在了使馆不就行了?更特意把时间往后推迟了几日,用他的原话便是:“若无御寇之助,则无庐江之宁,庐江不宁,本侯如何能够安枕无忧?理当待其病好,一同大宴庆功。”
事实胜于雄辩,徐州军彻底击败了孙策的叛军,更将程普这个同孙策一起背叛他的大将生擒活捉,这是对杨弘所有进谏最为有力的回击,再加上冯夫人时不时吹拂的枕头风,袁术不仅再度坚定了对王政的信任,好感度更是直接爆表,险些都要触发加入队伍了。
虽然最终没有加入队伍,不过当杨弘再次表达自家对王政的怀疑和忌惮时,袁术却是怫然不悦,破天荒地训斥了杨弘一番不说,更扬言要收回之前授予的南军调动兵权...
当然,最后还是顾念杨弘的忠心耿耿,也只是止步扬言了,不过袁术最后还是声色俱厉地警告杨弘:
“王御寇虽是草芥出身,却是急公好义,乃仁义之士也,在本侯看来,鞥是胜过天下间大多假仁假义的竖儒,此番对方助我平乱,不求回报,分明一片赤城,毫无私心,汝不可妄自猜忌,不分轻重,传将出去,岂不叫世人齿冷,认为本侯乃忘恩负义之辈?”
言罢拂袖而去。
袁术走了之后,杨弘却依旧独自一人地站在殿内,喃喃自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主公啊,王御寇来援江东,必有图谋,哪里可能是一片赤诚,毫无私心呢?”
说起来,这是他奉袁术为主以来,第一次受到这般严厉的斥责,若是平时,以杨弘的心高气傲,绝不会受得了这般难堪...
可此时杨弘的脸上,有狐疑,有不解,甚至有动摇,却偏偏没有多少羞恼之色。
因为说实话,事情发展到现在,连他自己也有些看不透王政这竖子了。
他也不太确定对方到底是友是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